书名 | 摩西的生平 |
原版名 | The Life of Moses |
作者 | [古罗马]尼撒的格列高利* |
定价 | 22.00元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书号 | 978-7-108-03518-9 |
推荐语 | 效法摩西追随GOD的脚踪,一步一步攀登更高的属灵阶梯 |
作者简介 | 尼撒的格列高利(Gregory of Nysssa,335-395),4世纪东方教父。他是凯撒利亚的巴西尔的弟弟,与巴西尔、纳西盎的格列高利并称为卡帕多西亚三大教父,他们共同为基督教的两大传统之一——希腊传统立下了神学典范。他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曾参与君士坦丁堡会议,对三位一体论及灵修神学贡献甚大。*有《驳欧诺米》、《论主祷文》、《大教理问答》、《摩西的生平》、《论圣灵》等。 |
内容简介 | 本书根据圣经《创世记》和《民数记》中的记载,重述了摩西的生平,并从这些故事中阐发深刻的属灵意义,揭示美德的生活是以神的无限善性为基础的一个永恒进程的主题。作者综合了早期希腊传统与犹太传统,认为圣经的**目的不是历史教导,而是帮助人的灵魂飞升向GOD。他把灵性的上升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以耶和华对摩西的显现为象征:首先是在光中的显现,其次是在云中的显现,再次是在黑暗中的显现。diyi个阶段让人认识到GOD是唯一自存的实在,第二个阶段认人体会到GOD是无形、无法完全领会的,而第三个阶段则让人意识到,对GOD的追寻是无穷尽的。本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大量使用寓意解经,阅读此书可以使我们对亚历山大学派的寓意解经传统有更为直观的认识。 |
目录:
中译本导言(陈廷忠)
前 言
序 言
导 论
diyi卷 摩西的生平或论美德上的完全
前 言
摩西的历史
第二卷 对摩西生平的沉思
出生与孩提时代
燃烧的荆棘
遇见亚伦
宣告解救
埃及的灾祸
变得刚硬的法老之心和自由意志
长子之死
离开埃及
埃及的财富
云 柱
过红海
旷野中的*初停靠地
吗 哪
与亚玛力人争战
神圣知识之山
幽 暗
天上的帐幕
属地的帐幕
祭司的服饰
法 版
永恒的进步
摩西遭人嫉妒
约书亚和探子
铜 蛇
真正的祭司之职
正 道
巴兰和摩押的女儿
仆人的完全
结 论
参考书目
缩略语
译后记
书摘
仆人的完全
305.我想没有必要把摩西的整个生平事迹一一呈现给读者,为树立美德上的榜样做冗长的讨论。因为对奋力追求高尚生活的人来说,以上的讨论足以提供真智慧。而对在追求美德的艰辛中显出软弱的人来说,即使再说更多的事迹,再举更多的例子,也不可能有所收益。
306.然而,我们不可忘记在前言里所做的界定。那里我们指出,完全的生活是这样的,无论它怎样完全,都不妨碍它继续前进;不断地向更高的善前进就是灵魂走向完全的路。我们只要在讨论摩西生平结束的时候,表明我们所提出的关于完全的定义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很好的结论了。
307.人若是通过这样的上升,使自己的生活提升到属世事物之上,那么我想,他绝不会做不到始终比他原来的自己更高贵,*后,就像一只雄鹰,使他生命中的一切事都显现在高高的云层之上,围绕着灵性上升的以太旋转。
308.摩西出生的时候正是埃及人认为希伯来人的出生违法的时候。当时掌*的暴君颁布法律处死所有出生的男婴,但摩西战胜了那杀人的法律,先是他父母救了他,后是那些制定法律的人救了他。那些原想用法律治他于死地的人,实际上不仅尽心照料他的生活,还为他提供备受尊敬的教育,把这位年轻人引导到一切智慧面前。
309.这之后他超越属人的荣耀,升到尊贵之上,认为尽心追求美德比持矛拿枪更强有力,以美德装饰自己比佩戴名贵饰品更为高贵。
310.后来,他救了自己的同胞,击杀埃及人;从我们对此的解释和沉思中可以知道灵魂的朋友和仇敌。然后,他隐退,成为教导高贵之事的老师,于是,从荆棘丛中闪现出来的光照亮了他的悟性。然后他急切地与自己的同胞分享从神临到他的美好之事。
311.在那个时候,他从两个方面*明了自己的能力,一方面聪明地一个一个击退了对手,另一方面对自己的同胞行善。他领着这些百姓徒步走过大海,并没有为自己建造船队,事实上,他使他们的信心成为渡海的船只。他使海底成为希伯来人的干地,使干地成为埃及人的海洋。
312.他唱响胜利凯歌;他有云柱引路;他被天上的火照亮;他拿从天上降下给他的食物预备了一桌筵席;他从磐石引出水;他伸出双手毁灭了亚玛力人;他登上山;他进入幽暗;他听到号角;他靠近神性;他被天上的帐幕环绕;他使祭司之职生色;他建起帐幕;他立法规范生活;他以我们所描述的方式打赢了*后的仗。
313.他*后的义行是借着祭司之职惩治了淫荡。这由非尼哈对情欲的愤怒表现出来。经过所有这一切之后,他就去了安息之山。他不曾涉足那因出于应许之故令百姓向往的下面的地。他既更愿意靠从上面降下的食物为生,就不再品尝地上的食物。但是他到了山顶之后,就像一位优秀的雕塑家,把自己一生的整个雕像塑造得非常精致,并不是简单地结束他的作品,而是给他的作品做了*后的润饰。
314.历史书对此是怎么记载的,于是,耶和华的仆人摩西死在摩押地,正如耶和华所说的,只是到今日没有人知道他的坟墓。摩西死的时候眼目没有昏花,精神没有衰败。由此我们知道,当人成就了这样高尚的行为之后,就被认为配得这个高贵的名字,得称为“耶和华的仆人,这就等同于说他比所有其他人更杰出。因为人若没有成为比世上其他一切人都卓越的人,就不可能事奉神。这对他是美德生活的终结和目标,是借着神的道成就的。历史书论到的这种死,是永生的死,随之而来的不是坟茔、墓穴,也不是眼目昏花,面容衰败。
315.那么通过这些话,我们得到什么教训呢?生活要有并且只有一个目标:通过我们所追求的美德生活得称为神的仆人。当你征服了所有的仇敌(埃及人、亚玛力人、以土买人、米甸人),又过了海之后,就被云照亮,因木头变甜,喝磐石里流出的水,尝天上降下的粮,借着纯洁和圣洁登上山;当你到达那里之后,又有号角的声音指教你神的奥秘,凭着你的信心在参不透的幽暗里接近神,得知帐幕的奥秘和祭司的尊贵。
316.当你作为一个雕塑家,在你自己的心头刻上你从神领受的圣言;当你毁灭金制偶像(也就是说,如果你除去你生活中的贪欲);当你上升到非常高的地方,就是巴兰的法术也显然奈何不了你(从“法术”你必认识到此生的狡诈骗术,就像女巫瑟茜[Circe]的某种迷魂药,把人迷倒,变成非理性动物的样式,忘却自己特有的本性);当你经历了所有这些事,祭司的杖在你身上开花,不从地里汲取一点水分,自身拥有结出果子的独特*能(那是坚果,乍尝之下是苦涩的,但里面是甜美可食的);当你消灭了与你的美德对立的一切,就如大坍被地吞噬,可拉被火烧灭然后,你必靠近目标。
317.我说的目标是指一切行为所指向的目的,比如,耕作的目标是为了享有它的果实;建房的目标是为了居住;商*的目标是获取财富;奋力比赛的目标是赢得奖赏。同样,*高贵的生活方式的目标就是得称为神的仆人。从这种尊贵的层面去思考一种没有坟墓笼罩的死,它指的是简单而完全摆脱恶的附属物的生活。
318.圣经还描述了事奉神的另一个特点:眼目没有昏花,面容没有衰败。确实,始终处在光里的眼目怎么可能因那永远与它分离的黑暗而变得昏花呢?这样的人在一生中尽各种方式取得了不朽,不可能再接纳任何败坏。因为真正成为具有神的形象的人、绝不再偏离神性的人,就在自身中刻上了区别的标记,在一切事上都表明他与原型的一致性;他以那不朽坏的、不变动的事物美化他自己的灵魂,对恶则毫不沾染。
荐语:
《摩西的生平》作为格列高利晚年的核心之作,基于圣经经文阐述了一种关于灵修生活的成熟教义,是他关于基督教灵性的特别重要的系统论述。
编者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