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0
正版图书|加尔文书信文集|加尔文著|陈佐人牧师译|名人言论|文集
正品保证
满99包邮
偏远地区除外
  • 产品详情
  • 产品参数
  • 产品评论

部分包邮活动日期:2021-04-08 14:52:00 - 2021-12-31 14:52:00
单笔订单满99元,
 包邮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广东、广西、福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陕西
单笔订单满99元,
不包邮地区: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海南、香港、澳门、台湾、海外


编辑推荐
    加尔文是基督新教历*为重要的人物之一。到底是什么样的驱动力,促使他走向撼动基督教信仰shijie的宗教改革运动?而隐藏在理性辩*思绪背后的,又是怎样的心路历程?
    抛开多元纷呈的论*与定见,我们邀请你亲自走进他的文字shijie,聆听这位神学家的告白——加尔文横眉怒目的游魂不再逗留,而他原本的面貌将逐渐浮现……
内容简介
    加尔文说:“天性胆怯、委婉与懦弱的我,被迫去面对这些激烈的风暴……出于对本分责任庄重而谨慎的检视,我还是说服了自己回到曾经令人痛苦的羊群。”又说:“当我记起我不再属乎自己,就献上我的心,作为向神的献祭。”此言是加尔文人生的缩影,他不是wanmei的圣人,而是一位回转归向GOD之后就再也无法忘却基督十架的门徒。
    虽然总是处于挣扎的景况,却越发归属基督,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他讲理,是想要把那彻底翻转生命的神学观点说清楚;他自制,是为要让奔腾的热血流向信仰的主。一生心所向往,全然是代罪的羔羊,所以当失去*重要的人生伴侣时,这位心碎的改教家仍能看见:“若不是他——这位提升卑微者、加力量给软弱人、扶助疲倦者的主——从高天向我伸手,这苦楚必会胜过我。”
     本书选自加尔文的书信、讲章、*作,坦露了深刻的心灵shijie,包括各样际遇中的心境、服事上的强烈呼召、与其他神学思想的交锋等,盼望对现代读者有所帮助,找到初探加尔文核心思想的路径,并且被他几经挣扎却更加坚定的信心所感,激励读者更新自我的信仰,拥有更宽广的生命!
作者简介
[法]加尔文(John Calvin,1509-1564)
     宗教改革时期的灵魂人物,其神学思想对后世基督教的发展影响深远。自幼便受严格栽培,在哲学、法律、语文上颇具造诣,思虑缜密、才华洋溢。在青年时期,自述尝到信仰的真实滋*,开始以GOD为唯一的依归,这是他走向生命彻底转变的开端,衍生出后来为信仰热切辩护的行动,终身致力于建构健全的基督教教义。然而在当时的处境下,他不断被迫辗转流离、四处寻求安身立命之所,直至*后定居日内瓦,协助当地的宗教改革事务;在各方*力倾轧之间,加尔文讲道牧会、参与政务、*述,塑造合乎改革精神的社会。在他的教会里面,人人平等、没有贵族,在他的内心深处,只有GOD、没有自己。一生克己、降服基督,坚守服事岗位,与时代处境共鸣;爱妻、幼子早逝,有两个继子,享年55岁,卒于日内瓦。
目  录
前言
译者序
加尔文生平简介
Part1行动的人生
第1章 不妥协的良心──《答萨多雷托书》
第2章 为神舍己──有关他受召回到日内瓦的一封信
第3章 *重要的伴侣──有关加尔文妻子去世之信函
第4章 步履蹒跚的牧人──《诗篇注释》序言
Part2敬虔的视野
第5章 论敬虔
第6章 论信心
第7章 论教会
第8章 论圣餐
第9章 受难周
Part3活出宽广的生命
第10章 论主祷文的释义
第11章 律法和敬虔──论敬虔生活中律法的典范作用
第12章 基督徒生活的黄金手册
第13章 跟随神的呼召──与囚犯的通信
附录一:加尔文的双城记
附录二:加尔文生平年表
显示部分信息
前  言
前言
    让·加尔文(Jean Calvin),这位法国文艺复兴时期与宗教改革运动的神学家,在英语shijie被称为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自从他于1536 年出版《基督教要义》(Institutes ofthe Christian Religion)之后便极具影响力与争议性,时年仅27 岁。不过,除了在少数几个特别的圈子中备受推崇与熟习之外,加尔文多半被视为宗教极*主义者,将偏狭、做作、愚民政策与苦修主义强加在信众身上,而且还有一种根源于形而上焦虑的工作狂热。美国有些评论家,偏好将历史与文化上任何负面的现象,归咎于加尔文主义的影响,结果让加尔文主义仿若汇聚可悲偏见与妄想的渊薮,不单是社会大众会这样想,在各方学术争论中也是如此。如果我们不再将加尔文主义当作现代美国文化一切问题的起因,就能使这位神学家与其思想脱离桎梏,进入现代读者能认识也可以了解的范畴。只有当加尔文横眉怒目的游魂不再逗留人们脑海,他原本的面貌才会浮现。这个人有过人的才华与能力,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开始便举足轻重;尽管这并非出于他个人的意愿。
    加尔文自幼便受到细心严格的栽培,首先是神职教育,接着是学习法律,然后是古典拉丁文、希伯来文和希腊文;他可算是早期法国文学的大师,对其发展有深远的贡献。他因《基督教要义》的出版,成为宗教改革的一位代言人。此书的一篇前言献给法国国王,其中说到《基督教要义》是一个辩护,是为了在巴黎被烧死的宗教异议分子而作。他说,这个“辩护”详细阐述及*明了他们信仰观点的纯正,而那些逼迫者才是异端;由于逼迫是法王所亲自批准,这等于在暗指国王亦在异端之列。
    虽然加尔文与法国王室有交情也曾因之受惠,却向来轻蔑贵族政治;他从没有在日内瓦城内担任公职,直到去世前5 年才获得居民的身份。默默无闻且身为难民的加尔文,从意大利北部前往改教城市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时路过日内瓦,当时那里已经开始宗教改革,也已推翻主教与统治的萨伏伊(Savoy)家族,改由选举出来的议会治理,有人便力劝加尔文留下来协助巩固改教运动。因为这个缘故,他那抵制贵族政治制度的信息终于有了知音,也按着他的想法建立了非阶层式的教会制度;直至今日这仍是加尔文*有影响力的主张,无论过去或现在,加尔文的教会中没有贵族。这一点值得特别强调,因为历史上的非议常把他与*威主义联系起来,说他强行介入日内瓦的公众事务与宗教生活,但事实指出,加尔文和日内瓦当局在这些议题上的看法并无差别;当然,加尔文对教会的构想很可能有受到影响,因为他初抵日内瓦时,那里已有既定的行政法规。
    就这个常被说成受到加尔文支配或欺压的城市而言,他的确影响力十足。执政当局持续征询他的建言,甚至包括像肉品市场这类行政事务;但加尔文不断与政府角力也是真的(而且失败了),例如像教会举行圣餐礼的次数这件事,在他的*责内原本不应该遇见阻力。日内瓦是一座小城,人口大约是1 万人到15000 或2 万人之间;规模小是加尔文崛起的有利因素。他每周讲道与授课几次,出席市议会与教牧会议;他也设立了教授人文学科的学院以及赒济穷人的机构;同时,他是当时欧洲*多产、*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他与欧陆的重要人物互通声息,致力于缓和群众激情,并为法国与其他地区的更正教徒争取宽免或庇护。这些必然会提高他在日内瓦的地位。
    探讨加尔文这个人有其必要,因为数世纪以来,有关他的论*几已变成历史定论。如前所言,现今对加尔文与加尔文主义的主流观点,相当程度左右了美国历史的诠释,给新英格兰殖民地加上忧郁与压抑的污名,但在清教徒时期,此地区相较于南方、英国与欧陆却是显*的自由与革新,抑郁寡欢的刻板印象大多是推测自一般认为的预定论。在此应当点出,从奥古斯丁(Augustine)至加尔文同时代的伊格那丢(Ignatius ofLoyola,1491-1556)等基督教思想家均相信预定论,所以他这个观念并不如大家所想那样,在基督教shijie独树一帜。
    对此教义造成挑战的人主要是阿明尼乌(Jacob Arminius),他本身是荷兰的加尔文派(Calvinist)。从18世纪新英格兰神学家爱德华兹(JonathanEdwards)的*作中可以清楚得知,美洲殖民地曾对阿明尼乌主义有热烈的抗辩;爱德华兹为他所谓的加尔文派立场,亦即预定论辩护,不过,他把它当作是哲学性的问题,而非关教义或信仰正统的议题。事实上,加尔文派的传统特色是先在内部产生争论,然后分裂,*后影响或与其他信仰传统相结合。“加尔文派”这个名称代表了一个复杂多样貌的运动,加尔文首先为此运动的先锋*述辩护,而运动的思想则总是带有其他神学家的影子。
    不过,加尔文的地位似乎已成定局,因为他名列*伟大的神学家之中。他具有争议性,一如在那喧闹时代中的重要人物,例如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与托马斯· 莫尔(Thomas More);对于现代读者来说,特别是对不熟悉那个时代的人而言,这有可能会造成困扰。加尔文之所以如此特别,回顾过去的种种争论便可发现,当中有一种形而上学之美,令人赞叹。加尔文吸取了路德的个人主义,肯定每个信徒均是君王、祭司与先知,继而发展出一种以个体观察者为中心来诠释现实的观点。对加尔文而言,心思、记忆与感官等属性,构成人身上神的形象;这些属性使人惯常体验到“创造”仿佛在向我们说话,时时刻刻、集体的、个人的。人的悟性因亚当的罪而产生瑕疵,但才华依旧,且因着神的恩典,充满了神为人所造shijie的美好。加尔文的shijie绝非一片死寂,除却为体恤人软弱的神的旨意,没有一事已然决定。
玛丽莲·罗宾逊(Marilynne Robinson)
2005年普利策文学奖得主
显示部分信息
媒体评论
    “加尔文之所以如此特别,回顾过去的种种争论便可发现,当中有一种形而上学之美,令人赞叹。……加尔文的shijie绝非一片死寂,除却为体恤人软弱的神的旨意,没有一事已然决定。”
──玛丽莲·罗宾逊(Marilynne Robinson),
2005普立兹文学奖得主,*有小说《管家》、《遗爱基列》等
免费在线读
致法惹勒:
    内人去世的消息应已传到你那里,我尽量不过分伤恸,朋友亦办妥诸事,以免加增我心灵之苦。当你的兄弟离开时,她的生命已然到了尽头。
    当众会友在周二聚集时,大家都想*好是一起祷告,亦依此而作。当埃布尔(Abel,亦即Poupin)代表其他人来鼓励她存信心与忍耐时,她简短陈明了心境(那时已十分困乏无力),之后,我按当时的情况作了劝勉。因她一直没有提及孩子的事(恐怕是因为挂虑孩子比起生病更让她受苦),我便在众人面前宣布,我会照顾他们、视如己出(编按:加尔文的妻子是一位重洗派信徒的遗孀,有两个孩子)。她回答说:“我已将他们交予主了。”我说这不会妨碍我的义务,她马上回应说:“如果主照顾他们,我知道那便是托付给你。”她的心胸是如此宽大,好像她已经不属乎这shijie一般。
    约在正午,她已接近灵魂归主的时刻,我们的弟兄布尔古安(Bourgoing)向她说一些敬虔的话,正说着时,她忽然大声呼喊,大家都看见她的心灵已经超越此世。她如此说:“哦,荣耀的复活!哦,亚伯拉罕与我们列祖的神,历世历代忠信之士所信靠的就是你,他们的信心无一落空,我也同样如此盼望。”这些话比较像是突然喊出来,而不是真的在诉说;这不是来自别人的语句,而是她自己的深思内省,以致仅以寥寥数语便能表明心声。我需要在6点时外出,过7点后,她被移至另一个房间,马上开始衰弱。当她感到快要讲不出话时,便说:“一起祷告吧!一起祷告吧!大家为我祷告!”我回来时,她已不能说话,心神似乎也有点恍惚。我对她说及基督的爱、永生的盼望,还有我们的婚姻与她的离世。之后我恳切祷告,她重振精神聆听并与我一起祷告。8点前,她断气了。她是如此安详,以至于在场的人几乎不能分辨她是生或死。我尽量按捺哀伤以免影响我的责任,同时神也容许其他磨炼临到我。
    再会,我的兄弟与挚友,愿主耶稣以他的灵使你健壮。亦愿主在此大苦楚中保守我,若不是他——这位提升卑微者、加力量给软弱人、扶助疲倦者的主——从高天向我伸手,这苦楚必会胜过我。
    问候所有会友与你的全家。
您真挚的约翰·加尔文
1549年4月2日,于日内瓦
致维若特:
    虽然内人的过世带来极大的悲痛,但我尽己所能克制哀伤。同伴克尽朋友之职,事实上他们带给我和他们自身超过所想所求的益处,这些关心究竟带给我多大的支持,实在笔墨难以形容。你知道我的心灵向来何等容易多愁善感甚至是软弱,若不是有这股强大的力量帮助我自制,我不能支撑这么久。
    我所遭受到的确实不是寻常的痛苦。我失去了人生中*好的伴侣;即使在*困难的时候,她不只甘愿分担我的流亡与穷困,甚至是我的死亡。在世时,她是服事上的忠心助手,从不是牵绊;整个患病期间也从没有让我操心。她一直是关心子女多于自己。因为害怕这些心事徒然增加她的烦扰,在她去世前三天,我向她保*绝不会疏忽对孩子的义务,她马上接着说:“我已将他们交托给神了。”我说这不会阻止我照顾他们,她回答:“任何你所知道已经交托给神的,我知道你都不会疏忽。”后来有某位妇人坚持她(我太太)应该与我讨论这些事,我听见她简单地回答:“首要之事是要确实过敬虔与圣洁的生活,我的丈夫绝不需要有人来催促,他自己就知道要教导孩子宗教的知识以及敬畏神。如果他们是敬虔的,我相信他会欣然做他们的父亲;若然不是,他们便不配得我为他们请求任何事。”对我而言,这份心灵上的高贵超过所有的优点。
    感谢你的友爱与安慰。再会,我*好、*真诚的弟兄,愿主耶稣看顾及指引你与夫人。向她与众会友献上我*真挚的问候。
您真挚的约翰·加尔文
1549年4月7日,于日内瓦

- -_- -

市场价
0.00
价格
35.00
库存量
996
首页
客服
购物车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