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0
《爱里说诚实话》-如何积极化解冲突
正品保证
满99包邮
偏远地区除外
  • 产品详情
  • 产品参数
  • 产品评论

1.jpg

【美】大卫·奥格斯伯格(David Augsburger

   团结出版社

   定价:28.00元

   ISBN 978-7-5126-0657-9

   开本:32   页码:218

   

   用爱心建造美好的关系

   以坦诚架设沟通的桥梁


亮点推荐:                                                         

面对批评、指责,你如何回应?

你有没有为了避免冲突,甘愿息事宁人?

你会不会怒火中烧,和别人争得面红耳赤?

内容简介:                                                           

没有人喜欢冲突,但是现实生活中,所有人都无法逃避冲突。其实,冲突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面对它。

俗话说:不打不相识。积极化解冲突,不仅不会破坏你和别人的关系,还会为你赢得朋友。

本书教你如何建立信任,如何应对别人的指责和偏见,坦然面对自己的愤怒和挫折感,积极地化解冲突,与人和睦相处。它会给你带来以下改变:

使你的沟通更加清晰;

使你坦诚地与对方交涉;

使你完全饶恕对方的过犯;

使你一如既往地全心爱对方。


作者简介:

大卫·奥格斯伯格(David Augsburger),美国咨询辅导专家,曾先后在芝加哥、印第安纳和宾夕法尼亚州的大专院校授课,并在一个广播机构担任主持十余年。自1990年起,在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市福勒神学院的一所大学任教。

著作颇丰,内容涉及婚姻家庭、冲突和人际关系等,如:Hate-word:Working Through the Pain and Plesaures of Hate(2004),Helping People Forgive(1997),Conflict Mediation Across Cultures(1986),The Freedom of Forgiveness(1995),Sustaining Love(1989)。

读者推荐:                                                          


这本书太棒了!从小到大,我一直以为冲突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如果有人得罪了你,你去找他谈这件事情,那就意味着你不好,心怀苦毒。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自己可以积极地面对冲突。如果你对冲突焦虑不安,心怀恐惧,应该好好读一读这本书。

——亚马逊网间读者五星推荐

人们常说: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读了这本书,你会说:人际关系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这个“坎儿”就是冲突。人人都想化解冲突,化干戈为玉帛。当你走过这一道道“坎儿”时,也就走向了成熟。

——编辑推荐

目录:                                                              


1章 爱,并不意味着回避矛盾

创意性地化解冲突

2章 说诚实话

一种简化的沟通方式

3章 承认怒气

表露你的两面性

4章 引起改变

谨慎的对抗

5章 给予信任

信心与风险的双向冒险

6章 停止责备

忘记是谁的过错

7章 彼此接纳

爱你本来的样子

8章 摆脱困境

经历改变的自由

9章 使人和睦

和好如初

附录一冲突行为调查表

附录二接受批评的艺术



书摘:


经历改变的自由

    耶稣来到我们中间,第一句话就是“日期满了,上帝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可1:15)。回转,改变,重新开始!耶稣告诉我们,这里有一个国度,有一个上帝公义统治下的颠覆一切、充满盼望的新世界。在这里,人际关系是健康的。你们要回转、改变,要相信你有爱与被爱的自由,你能凭公义和诚实行动,你能真诚地生活在这个充满错谬的世界里。

    判断我们如何受到捆绑,还有另一种方式,那就是看看在哪些方面我们在墨守陈规,或者在哪些方面我们陷入文化传承中不断重复的思维模式。这些陈规和旧有模式中,有一些是无害的,但是,更多的是由负面论断构成的。我们可能对某些人或事物形成一些判断,在此基础上又产生负面的感觉。即使面对质疑或否定这些判断的信息,我们仍固执己见,这就是偏见。偏见基于僵化的归纳形成的负面评价。我们常执着于自己的偏见,也常受困于这些偏见。

    形成偏见的归纳过程如下:

    我们为保持清醒而分类。为了对付这个复杂的世界,我们会把事物、想法和人予以分类,这是必要的。但问题在于,我们有一个倾向,就是夸大不同群体各自的特点,同时尽量缩小各个群体内部之间的差异。我们为保持平静而形成成见。时刻观察各种差异会让我们心烦意乱,因此我们会给某些人群贴上标签。通常,这不过是一些现象,用来证明我们对这类人群的负面感受——害怕、威胁,或是自卑。这是一种“产生于头脑的理论”,因为人往往先有看法,再去证明。

    我们为了维持观点单纯而对所有信息进行过滤。由于对表露自我有所选择,我们会不自觉地局限自己的接触范围,拒绝不确定的信息。因为刻意选择,与观念不兼容的信息被排除了。因为对回忆有所选择,我们忽略了某些矛

盾。因此,我们只承认那些支持我们的证据,而把任何矛盾之处视为例外。

    因此,我们在感觉上产生歧视。然后,又在思维过程中产生歧视,接下来在行为上产生歧视,而所有的矛盾之处都悄无声息地被我们忽略。

    同样的特点,表现在我们喜欢的群体中,可以看做美德,在我们不喜欢的群体,则视之为缺陷。比如,一个具有新教徒背景的英国人,会钦佩林肯总统的节俭、勤劳、好学、雄心和成就。换成犹太人,同样的特点就会被视为吝啬、贪婪、冲动、冷酷。

    生活在变。我也可以改变,除非我作茧自缚,死抱着旧有的、狭隘的、失败的想法和行为方式不放。只要愿意冒险,忍痛放开我所执着的或紧抓不放的过去,我就会得到医治。偏见是斗牛犬,紧咬过去陈腐的思想来对抗现实。它偏执地幻想,以为“我和我的方式”高人一等。只有人面对真相,抛弃过去的结论,才会得到医治。死守旧的信念、态度、结论和陈规;抱定偏见和偏爱,是我的选择,我也要为此负责。自由与生俱来,只要愿意接受,我就得到了自由,可以自由地把过去和各种自私自利的想法抛在身后。那时,医治、饶恕、爱与和解就会来到。



市场价
0.00
价格
28.00
库存量
0
首页
客服
购物车
已售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