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0
古以色列道德律——十诫解读
正品保证
满99包邮
偏远地区除外
  • 产品详情
  • 产品参数
  • 产品评论

古以色列道德律 十诫解读

内容简介:
    大约3500年前,摩西给以色列人颁布了十条诫命作为道德准则;后来,这十条诫命成为了西方的社会道德基础。然而,这十条诫命从内容上看,都是针对大奸大恶之事,似乎与常人无关。那么如今应该怎样看待这些道德准则呢?本书对这些道德律进行了探究,为读者展现了古人的准则背后的精神风貌和价值立场,并由此与当今的生活相结合,为现代人提供了大有裨益的参考。
    表面看来,十诫诗对所有人的约束,也会为我们确保一条通往天国的道路,所以魔鬼绝对不会破坏其荣耀和纯洁。然而如本书所示,十诫比表面看起来更加了不起。十诫会挑战我们虽作为基督徒却还具有的各种罪恶的行为和态度。它们可以作为美德的目标,也可以为我们在与主同行以及敬拜主的天路上提供极大的帮助。十诫对于过敬虔的生活,得蒙更大祝福是极为重要的,但是我们需要全面看到,他们是为重生得救之人提供标准和目标。

目录:
作者简介:
彼得·马斯特斯博士(Dr Peter Masters, 1939~)年轻时曾在大英博物馆工作,对英国人文历史有深入研究。1970年代,开始任职于伦敦中心区司布真创建的都市会幕教堂,并兼任《剑与镘》杂志主编。其间既进行学术研究,还主持面向整个欧洲的电视节目。至今已出版26部,也创作了许多启迪人生的励志读物,深受读者喜爱,其中名人传记《有目标的人生》、《有归宿的人生》、《试炼你的信心》、《历史遗留的证据》等8部作品已在国内出版。

精彩片段
    实际的盗窃又如何呢?信徒为此感到负疚吗?在以弗所书428,当保罗对教会成员讲话时,给出非常惊人的劝告“从前偷窃的,不要再偷。”也许使徒脑海中想的不是那些曾经作“职业”骗子的信徒们,而是在主子民中的寄生虫们。那时许多奴隶信主了,其中有些人也许会觉得他们有偷窃的权利。我们同情那些受辖制的人,也知道他们之前怎样被虐待和利用。他们得到最少的工资,有时什么也得不到,他们认为小小的偷窃是他们的最低权利。但一旦他们重生得救了,他们就要坚决地抵制偷窃的试探,不管他们的主人怎样剥削压榨他们。
    今天,我们教会的会众中也许也有偷窃和欺骗的人,尽管曾经为奴这种边际借口已不复存在。我记得一个例子,一个成功的商人暗自自豪把商品包装然后卖比实际价值更高的价格,而他是一位令人尊重的基督徒。人如果在得救前经常骗人,那么他们有时会重操旧业。
我记得另一个基督徒商人,通过虚报费用欺骗公司许多年。很明显,办公室的其他人都这么做,如果他不做类似的申报就会不受欢迎。一天,圣灵触动了他的心,他深深地意识到自己这么多年以来所犯的罪。也许有许多其他的基督徒也虚报财务账簿,但神会绝对会禁止。
和它对立的正面的美德是什么呢?我们要成为一个给予的人,正如保罗在以弗所书428
里所说的,“从前偷窃的,不要再偷。总要劳力,亲手作正经事,就可有余,分给那缺少的人”还有主的工作。我们向神偷劫了吗?我们在声称是我们自己的东西上抛光、绘画、美化或窃喜吗?我们是“贼”吗,希望没人,甚至连主都注意不到?让我们的逻辑变为把所有的都给主。让我们说:“我的一切都是基督的,我在你面前是寄居的,是管家。没有什么是我自己的。”

市场价
0.00
价格
28.00
库存量
15
首页
客服
购物车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