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0
【2023新书】约瑟夫套装2本 约瑟夫自传+驳阿皮安(约瑟夫著作全集)了解古代以色列历史的重要文献
正品保证
满99包邮
偏远地区除外
  • 产品详情
  • 产品参数
  • 产品评论

约瑟夫2.JPG
内容提要

《约瑟夫自传》(The Life)不是一部完整的传记,可能是《犹太古史》的附录。本书讲述了约瑟夫家族历史和个人生平,尤其是他在加利利作为指挥官的半年经历,以此驳斥提比哩亚历史学家尤斯图斯关于他煽动反叛罗马人的指控。约瑟夫3.JPG

内容提要

《驳阿皮安》(Against Apion)是一篇为犹太教作为古典宗jiao和哲学辩护的论战作品。本书强调了犹太jiao的悠久历史,驳斥了来自亚历山大城的语法学家阿皮安对于犹太jiao的攻击,回应了当时对于犹太民族的种种误解和偏见。


作者简介

约瑟夫(Flavius Josephus, 约公元37—约100年),第yi世纪著名的犹太历史学家。在犹太战争中曾任犹太人的军事指挥官,后归附罗马,成为罗马公民。主要著作有《犹太古史》《犹太战记》《约瑟夫自传》《驳阿皮安》。除了新旧Yue &SJ之外,这些作品是了解古代以色列历史zui重要的文献,也是研究第yi 次犹太-罗马战争不可或缺的资料。


约瑟夫生平

       
约瑟夫出身于犹太人祭司家庭,是一位军官,也是一位学者。

约瑟夫本名“约瑟·便·马提亚”(Joseph Ben Matthias),按其名,是马提亚之子。他于公元37年出生在耶路撒冷,在YS受难后不久,其时正是罗马人占领犹太地。他精研犹太律法,二十多岁就被差派至罗马,商讨被尼禄皇帝(Emperor Nero)所关押的几个祭司的释放问题。在他完成任务返回家乡后,发现自己的民族已经开始了对罗马政府的反抗。

    后来,他被征召成为加利利地区反抗罗马的指挥官。公元67年,他防守的约他帕他城(Jotapata)在被围困四十七天之后,被罗马将军韦斯巴芗(Vespasian)攻陷。当时,他与一群人藏在山洞中,准备自杀,后来却奇迹般生还。

    在被韦斯巴芗捉拿时,约瑟夫表现得如同一名先知,他预言说,这场战争是源于一个“启示”,内中提及一位世界性的领袖将要兴起,就是韦斯巴芗,他将成为日后的罗马皇帝。韦斯巴芗很喜欢这个“预言”,约瑟夫因此得以免于一死。日后,当这预言成真,韦斯巴芗登基称帝时,他慷慨地奖赏约瑟夫,并赐给他韦斯巴芗的家族名字“弗拉维斯”(Flavius)。这样,约瑟夫就有了他正式的拉丁文名字“弗拉维斯·约瑟夫”(Flavius Josephus)。

    在此后的战争期间,约瑟夫始终辅佐韦斯巴芗之子,就是罗马将军提图斯(Titus)。约瑟夫了解犹太民族,并且擅长与激烈反抗罗马的团体沟通,因此,他被自己的民族称为叛徒。他也因此无法说服耶路撒冷城的防守者出城投降,约瑟夫最终成为耶路撒冷城和圣殿被毁的一名见证人。

    在弗拉维斯王朝的保护之下,韦斯巴芗邀请约瑟夫写一部他所见证的战争史。他在公元78年完成了这部战争史,称为《犹太战记》(The Jewish War)。这部战争史达到了警告通国的功效,让犹太人不敢再愚昧地反抗。他先以亚兰文撰写,之后再由他人翻译为希腊文。

    约瑟夫随后坚持学习希腊文,定意用希腊文写一本介绍犹太民族历史的宏伟著作,呈现给非犹太民族的读者。他的中心思想是“犹太文化、历史,以及希伯来SJ的长远和长久,远超过其他任何存在的历史文化”。他将此书称为《犹太古史》(The Jewish Antiquities),包含了从Jiu约SJ之起始,直到公元1世纪的整个犹太历史。其中有一半内容是重述希伯来人的SJ,并大量引用其他历史学家对这些历史的评注;另一半内容是记叙史实,且加入了自己的评注。这本著作于公元93—94年完成,约瑟夫当时大约五十六岁。

虽然许多人对约瑟夫的评价是爱恨两极,但他确实是一位历史的见证人。他的作品被公认为具有权威性,直到今天,他的作品仍是了解世界历史关键点的一把钥匙。


约瑟夫著作

      约瑟夫(Flavius Josephus)的著作是除了新yue-sj和旧yue次经之外,唯yi来自公元1世纪的详尽历史资料,是了解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社会、宗教、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必读参考作品。其篇幅是新yue-sj和旧yue次经合并的数倍。存留至今的四部作品都是约瑟夫定居罗马时期所写的,包括《犹太战记》《犹太古史》《约瑟夫自传》和《驳阿皮安》。《犹太古史》属于历史重写,从远古时代追溯至作者的时代;《犹太战记》则集中见证和记载公元1世纪犹太人起义的经过。按约瑟夫著作所提供的资料,他还至少写了五部篇幅较小的作品,但存留下来的只有《约瑟夫自传》和《驳阿皮安》,是以不同体裁撰写的自辩,大多数学者认为属于约瑟夫晚年的作品。

约瑟夫首先写的肯定是《犹太战记》。第yi部手稿用亚兰文写成,已经遗失,主要是为上叙利亚(Upper Syria)的居民写的(《犹太战记》1.3)。后来,约瑟夫被软禁在韦斯巴芗以前住过的宫殿,并领取抚恤金。很可能是由于他的王室赞助人“鼓励”他用文字来为自己辩护,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警告罗马帝国东部地区的人们,告诉他们继续造反是徒劳无效的,于是约瑟夫撰写了第二部手稿,这部手稿内容可能更加丰富。在写作助手的帮助下,约瑟夫完成了这部作品的希腊文版本。在韦斯巴芗统治末期,大约公元75—79年之间,《犹太战记》问世。

    约瑟夫的第二部作品《犹太古史》于公元93—94年问世,写作时间与第一部作品相隔大约十六年。毫无疑问,约瑟夫是利用这段时间来收集材料,为第二部巨作做准备。但也可能有另外一个原因,导致约瑟夫在文学写作上出现如此漫长的停顿期。图密善(Domitian)特别反对文学,因此当时历史学家的处境岌岌可危。在图密善统治的整个期间,塔西陀(Tacitus)、普林尼(Pliny)和尤维纳利斯(Juvenal)等作家都选择保持沉默。失去王室赞助的约瑟夫,又找到另一位赞助人,叫以巴弗提(Epaphroditus)。以巴弗提很可能是一位语法学家和研究荷马(Homer)的作家,拥有一个大型的图书馆。约瑟夫后来所有的作品都题献给这位以巴弗提。

在《犹太古史》的结尾(20.267及后面的内容),约瑟夫告诉读者他还有两项写作计划:(1)对犹太战争的简要概述和犹太民族战后的历史;(2)“三卷以我们犹太人的观点来看神、他的本质以及我们律法的书,探讨为何按照律法,我们可以做某些事,也被禁止做另外一些事”。显然,这两部作品都没有出版。但是第二部作品[在其他地方约瑟夫也将其称作《风俗和理由》(On Customs and Causes)]应当已经在约瑟夫的脑海中成形,并且完成了部分手稿,这可以从约瑟夫提到有三卷书的话,以及《犹太古史》零星提到的有关内容中推断出来。

    约瑟夫的两部短篇作品,至少从它们现有的形式来看,应当是约瑟夫最后的两部作品。

    这两部作品是在约瑟夫晚年时发表的,当时处于公元2世纪初图拉真皇帝(Emperor Trajan)统治时期,约瑟夫年近六十八岁。《约瑟夫自传》(以下简称《自传》)的记述一直延续到公元2世纪,因为文中提到在亚基帕二世死后,出现了另一位写犹太战争史的历史学家,是约瑟夫的竞争对手。我们知道,亚基帕二世是在公元100年去世的。《驳阿皮安》(拉丁文:Contra Apionem)的写作时期肯定晚于公元94年,也就是晚于《犹太古史》的写作时间,因为约瑟夫在《驳阿皮安》中提到了《犹太古史》(1.1.54,2.287)。这部作品同样提到一位写犹太战争史的历史学家,也是与约瑟夫立场相左的。虽然文中没有提到他的名字,但显然约瑟夫强烈抨击的这位历史学家,就是《自传》中所提到的尤斯图斯(Justus)。因此,《驳阿皮安》应当是在公元2世纪初发表的。

这两部作品形成奇特的对比:我们看到约瑟夫最差的一面,也看到他zui好的一面。这两个方面都颇具争议,《自传》是为自己辩护,《驳阿皮安》则是为自己的民族辩护。但是在写作风格、内容编排以及处理手法上,这两部作品迥然不同,很难想象它们是同一位作者在同一时期的作品。

    写传记或自传可说是现今名人的时尚,但在古典时期则不甚普及。人物传记早于希罗时期(公元前250—公元100年)甚或更早就有。这些古希腊传记记述了许多著名历史人物的生活言行,例如苏格拉底(约公元前5世纪)和爱比克泰德(约公元60—138年)等。自传则属罕有,以至很多人以为教父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自传文学的始祖,亦是一般人记忆中zui经典的自传。其实,在罗马时期也有自传的例子,例如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公元56—120年)著作中提及,鲁弗斯(Publius Rutilius Rufus,约公元前158—前77年)和司考鲁斯(Marcus Aemilius Scaurus,约公元前162—前89年)曾经写过自传,但他们的著作不为人所欣赏,可能在塔西佗时期就已经散失了。如此看来,《约瑟夫自传》或许是留存至今的古代自传文献中zui早的一部。很明显,约瑟夫写《自传》的目的是为作出自辩:当时有同行作家公然诋毁约瑟夫,认为他在犹太人起义的开头有参与煽动民众之嫌,这可影响到他在罗马的生活和安全;此外,《自传》也是说明,他写《犹太古史》并非只是像一个无情的历史学家作考古式的记载,他是以一个热爱自己民族的犹太人身份去撰写这部长达六万行、二十卷的《古史》。

约瑟夫的这本《自传》(拉丁文:Vita),可能是《犹太古史》的附录,未见于《犹太古史》初版,大概是以后再版时补上的。这是从《犹太古史》二十卷结尾的段落中自然得出的结论。在结尾的开始,约瑟夫写道(259节):“现在,我要为这本古史做个总结”;然后,经过一些扼要的重述和自我表彰,约瑟夫接着写道(266节):“或许我应当趁着还有活着的人可以反驳或证实我的话时,简短地回顾我的家族历史和个人生平,我想这样做应该不至于招人反感吧。”随后约瑟夫第二次结束整部作品,他先写道(267节):“我将以此作为这本古史的结尾”,然后注明写作的确切时间:“图密善统治的第十三年,也就是我生命的第五十六年”,即公元93—94年。然而,正如前面已经提到,《自传》这部作品的出现应当晚于公元100年。显然,这部作品有两个不同的结束语,约瑟夫保留了原来的结尾,但是在这个结尾前面,添加了第二版手稿的结论,为他的新作品《自传》做铺垫。

    约瑟夫之所以要把他的自传作为《犹太古史》的附录,是因为还有一个犹太人,就是提比哩亚的尤斯图斯,也出版了一部关于犹太战争的历史书,并且和约瑟夫的立场相左。尤斯图斯指控约瑟夫煽动他(尤斯图斯)所出生的城市(提比哩亚)起来背叛罗马(336节及后面的内容)。尤斯图斯诋毁性的批判是对约瑟夫的刻意中伤,不仅影响约瑟夫作品的销售,也威胁到约瑟夫在罗马的安全地位。约瑟夫需要立刻做出回应,反驳尤斯图斯的批评,于是就出现了这部《自传》。应当说,这是一部名不符实的作品,因为它不是一部完整的自传。《自传》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约瑟夫担任加利利的指挥官,直到约他帕他被围困那半年的时间,约瑟夫重点为自己在那半年的行为做出辩护。在这个基础上,约瑟夫又概括描述了自己青年时代在巴勒斯坦的生活,以及晚年在罗马的生活,作为《自传》的序言和结尾。在这部作品中,约瑟夫不惜用大量笔墨描述自己的荣耀,几乎达到极点。

Zui近有一个新提出的理论,可以解释《自传》在内容和风格上的缺陷。荷尔·拉奎尔(Herr Laqueur)坚持认为,《自传》的核心部分不是约瑟夫晚期的作品,而是约瑟夫Zui早的作品之一。约瑟夫写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不是五十六岁,而是三十岁。根据拉奎尔的意见,这是约瑟夫在约他帕他被围困前撰写的一份官方报告,汇报自己在加利利的行事为人,然后递交给耶路撒冷的当权者。这是约瑟夫为自己所做的辩护,因为吉斯卡拉的约阿内斯(Joannes of Gischala)和其他人一直指控他的专制统治方式,对他进行谴责。这个理论的成立,部分是因为《自传》的大部分内容集中在加利利的这段时期,部分是因为通过比较《自传》和《犹太战记》,拉奎尔发现在同样事件的记录上,存在若干相同的语句。拉奎尔试图证明,《自传》是约瑟夫早期的记录,在内容上更值得信赖。这份质朴无华的报告在当时没有派上用场,但是当一切都过去之后,它被用来对付尤斯图斯的攻击。约瑟夫把它略作修改,编成一部自传。拉奎尔的理论很吸引人。但是,如果说约瑟夫一直保留了他在加利利任职期间所记录的资料,这应该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拉奎尔的理论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在《自传》的记录中,应当可以发现约瑟夫在未受到他的罗马文友影响前写作风格的痕迹。应当说,整篇《自传》都是约瑟夫晚期的作品,如果是这样的话,这篇作品在写作风格上的缺陷,主要是因为它是约瑟夫在匆忙中完成的,没有邀请之前的写作助手予以协助(参《驳阿皮安》1.50)。事实上,拉奎尔的理论切断了《自传》和《犹太古史》之间的关系,因为《自传》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犹太古史》最后一卷书的写作风格,应当说,两者是同一时期的作品,或几乎是同一时期的作品。这样看来,拉奎尔的理论只有一种站得住脚的可能性,即约瑟夫青年时代的“报告”是用亚兰文写的。

《驳阿皮安》是约瑟夫所有著作中ZUI引人入胜的一部作品,这也可以作为对《自传》写作缺陷的一种弥补。《驳阿皮安》体现了作者精心的构思,卓越的写作技巧,对希腊哲学和希腊诗歌的精通,以及他对自己民族真诚而热烈的情感。《驳阿皮安》并非为约瑟夫自己,而是为他的民族传统辩护。在这部作品中,约瑟夫为犹太教辩护,回应当时对犹太民族的一些流行偏见,同时亦回应外界对《犹太古史》的批评,论证了犹太民族古老的历史。作品的标题为后人所加,《驳阿皮安》是今天一般使用的书名,并非十分适合,因为阿皮安只是当时反对以色列人的其中一个代表,事实上,是否真有其人也很难断定。这部作品从前的标题是“论犹太人古老的历史”或“驳希腊人”。其真正用意可能不是为“驳斥”某人,而是向“外邦”(即非犹太)社会介绍和推崇犹太智慧和哲学。罗马社会的知识分子对传统犹太人思想的态度显然各有不同,有人崇尚,但公然诋毁和鄙视的也不少。前文提及的塔西佗(《历史》5.1-13)就曾公开批评犹太文化和习俗(例如割礼以及犹太宗教的一些排外行动);犹太人起义失败后,罗马社会对犹太宗教和传统的看法就更加负面了。在这八万多字的论述中,我们可以见证约瑟夫如何忠于自己的民族、信念和传统,也在在展现出他对希腊文化和哲学的认知并不下于当时的哲学家。

    从《驳阿皮安》中,我们可以饶有兴趣地洞察公元1世纪的反闪族倾向和思想。约瑟夫批判了希腊人眼中的古代历史,并解释了为什么这些历史都没有提到犹太人。然后,约瑟夫收集了一系列证据(来自埃及、腓尼基、巴比伦和希腊的资料),证明犹太民族古老的历史,并且成功地证明了反对闪族的言论纯粹是恶意和荒谬的谎言。在此篇的最后,约瑟夫热烈地为律法颁布者摩西和他所颁布的律法进行辩护,摩西对神的观念崇高伟大,与希腊文化中流行的不道德思想形成鲜明对比。《驳阿皮安》引用了大量遗失作品中的内容,从而使这部著作具有特殊的价值。

《犹太古史》依据William Whiston的英文译本The Jewish Antiquities翻译,同时参考了希腊文版本。《自传》和《驳阿皮安》依据H. St. J. Thackeray的英文译本Josephus with an English Translation(William Heinemann, 1926)翻译,并参照希腊文版本进行了审校。《自传》翻译过程中亦参考了Steve Mason的英文译本Life of Josephus (Translation and commentary by Steve Mason,Brill,2001)。所参照的希腊文版本是:Niese,B.(1888—   ). FlaviiIosephi opera recognovit Benedictvs Niese ... Berolini: apvd Weidmannos,见于Thackeray的希英对照版。众所周知,Niese所依据的抄本并非zui好的,但就目前情况而言,也只能用这个古老版本了。

市场价
0.00
价格
103.00
库存量
98
首页
客服
购物车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